上課認真聽講,為啥學過的東西為什么總記不住?原因在這呢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0-10-31】
很多家長和學生都在問一個問題,上課認真聽講了,課下也下功夫了,為什么學過的內容還是記不住或者搞不明白,每次到了期中考試或者期末考試,還要花很多時間來回憶和復習,當時覺得聽懂的內容后來就不會了。
可以很負責任地說這個不是少數人出現的問題,也不是智力的問題,主要原因還是學習方法不合適,下的功夫沒有使用到點子上。
今天,易教網小編和大家一起聊聊如何才能讓學過的內容更深刻地記錄在腦海里,保證知識的留存率(特別解釋一下,知識的留存率我們可以理解為我們在所有學過的知識中準確記憶的比例)。
1、明確學習分為被動學習和主動學習
從入學開始,學生守則里就有一條,學生上課要認真聽講。所以,通過課上聽講學習的知識并不能算是學生的主動學習范疇,這個過程還是被動在接受老師灌輸的知識。
如果只依靠課上的時間去理解那些知識,而沒有任何其他的主動學習,課上45分鐘記憶的內容很快就會忘卻,有關數據顯示,通過聽講實現的知識留存率可能只有5%左右。所以,才有了我們一直強調的課后知識回顧、練習和查缺補漏的學習習慣。
也就說學習分為被動學習和主動學習,想要鞏固好學習過的知識,必須要有主動學習的過程。
2、最好的主動學習方法
之前的文章中也和大家分享了很多衡水中學在大力推廣的學習方法,像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復習、課前的主動預習、持續不斷的高效訓練等等。
上面說的這些都十分必要,而是比較實用。除此之外,還要和大家分享一個更有效的方法,相信很多人都背過一段古文: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這段古文把學和教兩個非常重要的學習行為放在一起,所謂教學相長就是說二者結合能更加促進一個人的進步。這也是我們想分享的主動學習方法——教(講)給別人。
這個方法其實并不陌生,有一些老師在課堂上講完一些知識點以后,喜歡隨機提問一些學生,讓學生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去把老師剛剛講的內容表達出來,如果大部分學生能聽懂并且認同這位學生所說的,說明這位學生真正理解了老師講授的內容,算是真的學會并且記住了,這里的記住是印象深刻的或者說叫鐫刻在腦海里的。
總結一下這種方法:當學完一個知識點以后,如果可以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去完整、準確地轉述并且聽得人可以完全理解,這個過程對于深刻記憶這個知識點是非常有幫助的,真正做到了把課本上的知識變成自己的東西,當然,這個過程可能不是立刻或者一次性完成的,學習知識的這個人可能需要多次的思考、嘗試才能做到,這種方法也是著名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特別認同并鼓勵大家采用的學習方法。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唐教員 中國音樂學院 二胡
- 王教員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資源與環境
- 王教員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碳儲科學與工程
- 陳教員 北京大學 城市與環境
- 喬教員 北京交通大學 電子信息
- 周教員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旅游管理專業(英語是第二學位)
- 馬教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能源經濟
- 楊教員 華南理工大學 生物科學類
- 陸教員 北京交通大學 機械電子工程
- 王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