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家教網(wǎng)首頁 > 家庭教育 > 孩子不喜歡打招呼,不是內(nèi)向,是沒禮貌的表現(xiàn)
孩子不喜歡打招呼,不是內(nèi)向,是沒禮貌的表現(xiàn)
【來源:易教網(wǎng) 更新時間:2025-06-09】
而還有些孩子面對生人卻從不問好或開口稱呼,甚至在家長的要求下也做不到。在這種情況下,不愛說話的孩子的家長經(jīng)常逼著孩子開口,而這種情況下經(jīng)常會造成各種尷尬。家長也許會自嘲“唉,孩子天生不愛說話(或說性格內(nèi)向),怎么也改不了”。
在這里,李老師并不否認孩子性格的各種差異,因為性格是天生的,確實有的孩子天生靦腆,有的孩子天生外向。但是在見人打招呼這件事上,跟性格沒有太多關(guān)系,卻跟家長的教育有關(guān)。
這方面的教育,包含了習慣和禮貌兩個因素,而每個因素,都跟家長有直接關(guān)系:
1
習慣
家長朋友們,請問你自己有沒有見面跟人打招呼的習慣呢?
孩子是家長的縮影。如果家長平時就不喜歡跟外人打招呼或沒有禮貌,甚或表面友好背面罵人,那孩子在長期的熏陶下,他(她)自然會向你學習,變成另一個你。

請問:平時你有跟孩子打招呼的習慣嗎?你見了朋友或父母會主動打招呼嗎?
如果沒有,那請家長朋友最好改一下,比如說: 每天起床后,叫孩子起床:“XX,早上好,起床啦”;
接她放學時,跟老師講“張老師,拜拜/再見” 早上出門碰見鄰居:“張師傅,早上好啊” 去爺爺奶奶家時,你先主動跟老人打招呼:“爸媽,我回來了”
習慣是慢慢養(yǎng)成的,孩子搞不懂啥叫禮貌和為啥打招呼,這是正常的,但有些家長卻覺得相互打招呼難為情而做不到。試想家長都做不到的事情怎么能強求孩子做到呢?只有家長做到了,才能將行為和理念灌輸給孩子并讓孩子模仿,而如果孩子做不到,家長一定要馬上糾正。
相信過不了半年或一年,孩子自然也會跟你一樣,能做到見到別人主動打招呼。
僅打招呼就行了嗎?當然不行,還得是有禮貌的打招呼。
2
禮貌
設(shè)想一個場面:你的孩子見了鄰居(修車的張師傅),主動打招呼: “老張,出門啊”
或 “出門啊”
或 “張XX,出門啊”

你覺得招呼打的好嗎?當然不好!
但孩子不知道,或覺得這樣好玩。因為你就是這么跟鄰居打招呼的!
見面打招呼,是一種尊重的表現(xiàn),不只是平輩之間的尊重,更是晚輩對長輩的尊重。而相互之間的稱呼就是尊重的一種體現(xiàn)。中華傳統(tǒng)道德講究孝道,而這個“孝”字,不僅包括了對自家長輩的孝敬,也同樣包含對別的長輩的尊重。
孩子叫鄰居一聲“老張”或直呼名字“張XX”,對方可能只是笑笑,當作孩子的天真無邪,完全不放在心上,但作為家長一定要放在心上!
家長平時一方面自己要以身作則,不能亂稱呼別人外號,給孩子做好榜樣,另一方面要教導孩子對大人如何稱呼,是該叫姐姐還是阿姨、嬸嬸,該叫叔叔還是伯伯,清清楚楚的告訴孩子,免得孩子因為怕叫錯而不敢嘗試開口。
如果孩子當著外人的面這些稱呼一時叫不出來,不要硬逼著孩子叫,因為這樣會損害孩子的小小自尊心造成抗拒心理,等過后跟孩子講清楚,或者通過一些獎勵及懲罰措施,慢慢地,孩子是能做到的。每次孩子的成功做到,父母一定要做到及時鼓勵或激勵,比如:
“剛才張叔叔跟我講你跟他打招呼,他在不停的夸你呢!”
“今天我看到了你放學跟老師打招呼,太棒了,走,獎勵你吃XXX去”
孩子做到了一次有禮貌的打招呼,就會有第二次;等慢慢形成了習慣,自然就達到了家長想要的效果。

家長朋友們,孩子打招呼看似是很小的事情,但給孩子帶來的意義是重大的!同樣一群小朋友在班里,老師會更喜歡有禮貌打招呼的小朋友;食堂打飯時,食堂師傅會更喜歡能說謝謝的小朋友;而天生內(nèi)向的孩子通過打招呼的鍛煉方式,也能逐漸增加社交自信心,讓孩子明白:哦,跟人有禮貌的打招呼是件非常簡單的事!
而這些,對于孩子以后的成長道路是大有好處的。
搜索教員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周教員 中央民族大學 應用統(tǒng)計
- 高教員 上海理工大學 英語
- 劉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
- 楊教員 中央財經(jīng)大學 法學
- 康教員 北京科技大學 機械
- 梁教員 首都醫(yī)科大學 藥學
- 劉教員 北京大學 集成電路工程
- 張教員 大連工業(yè)大學 機械電子工程
- 馮教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自動化
- 王教員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公安管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