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父母育兒教育常犯錯誤
【作者:王教員,編號65504 更新時間:2014-07-09】
1、過于注重知識早教,與幼兒用感官探索世界的天性相悖
	
  實際上,年幼的寶寶會以關懷、愛護、撫摸、親吻為形式的情感教育和親情教育為主。寶寶喜歡通過肢體的觸碰去探索這個世界。大部分中國媽媽卻更希望自己的寶寶贏在起跑線,各種教育機構就抓著家長們的心理。打著早教的招牌,開設各種培訓班。
  繪畫、舞蹈、奧數這類培訓班已經普遍在早教行業。但更有報道說,有部分機構居然有貴族式的培訓班。讓孩子過早的接觸成人的生活方式對孩子是百害而無一利。再者玩是孩子的天性,過多的培訓班占據著孩子的課余生活,讓孩子過上機械般的生活。日后出現新鮮事物也難以引起孩子的興趣,創新方面也自然空缺了一塊。也讓孩子失去了童真的本性。
	
  2、不相信孩子的能力,管束和代勞太多
	
  不少家長都會感嘆外國的孩子自理能力強,小小年紀就試著拿起湯匙自己進食,并且鞋子是自己穿的書包也是自己背的。但是媽媽們還是堅持著傳統的“那一套”。不論是喂食還是衣食住行都一手為孩子包辦。
  就拿喂食來講,進食是每個人的天生的本能。七八個月大的孩子就可以自己吃飯了,當孩子剛開始接觸時,會把湯匙拿在手中擺弄,或者把食物送到鼻子、面部上。直接翻到碗都是會發生的,媽媽并不需要太緊張。只要適當的做一些輔助的引導動作即可。在寶寶幼兒時期盡量可以讓他多觸摸多動手,這非常有利于寶寶日后的動手能力和自信心的發展。
	
  3、生存焦慮引發的急功近利,干擾了孩子從容的成長
	
  現在的家長都處于競爭激烈的社會當中,不免會因此產生焦慮也影響了育兒觀,恨不得孩子在早期就體現出智慧超凡的傾向。對于孩子“晚熟”耿耿于懷,顯示非常著急。其實孩子的開化有早有晚,而且有階段性的,拔苗助長只會影響到孩子成長。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本應該是在3歲以后進行,孩子上小學之前的知識技能教育,應該注重過程學會了什么,而一味去追求拿到什么樣的好成績,培養孩子出于興趣和成就感的求知欲,一種從容、樂觀面對事物的態度,對孩子的成長歷程很重要。
 搜索教員
搜索教員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白教員 中央民族大學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
- 趙教員 中國人民大學 工商管理類
- 周教員 中央民族大學 應用統計
- 高教員 上海理工大學 英語
- 劉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
- 楊教員 中央財經大學 法學
- 康教員 北京科技大學 機械
- 劉教員 北京大學 集成電路工程
- 張教員 大連工業大學 機械電子工程
- 馮教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自動化

 請家教熱線:400-6789-353 010-64450797 010-64436939
請家教熱線:400-6789-353 010-64450797 010-64436939   
	   微信版
微信版
 -北京家教  京ICP備10209629號-19
-北京家教  京ICP備10209629號-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