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4大禁忌,父母需牢記!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1-01-12】
很多人認為養育子女是父母的本能,但事實遠不止如此。
俗話說,生孩子容易,教孩子難。養育好一個孩子實際上是一門很深的學問。父母要想讓孩子更優秀,就必須知道家庭教育的禁忌。
一、避免過度保護。
中國有句老話,寵狗上灶,寵子不孝。
也就是說,父母對子女的過度保護和溺愛會引發很多教育問題。
很多父母很愛自已的孩子,總是把孩子綁在自已身邊,舍不得孩子受一點傷害。
孩子想自己吃飯,父母怕孩子吃不好,非要喂。
孩子想自己穿衣服,父母怕孩子凍著非要幫著穿。
孩子想幫忙做家務,父母又怕孩子撞傷了。
中國式父母愛孩子,總是有這種擔心或那種擔心。
父母愛孩子是本能,但過度的保護和溺愛是不理性的表現。
這樣的做法不能幫助孩子很好的成長,而是培養“巨嬰”的溫床。
二、避免過度獎勵。
有一位母親分享過自己的育兒經驗,說:“給孩子物質獎勵比一百句說教更有效。”
當然,暫時的獎勵是最容易達到教育目的的,但長期以來不斷獎勵可能會變成一種賄賂。
例如,在幼兒時期,父母可以獎勵孩子零食或小玩具,達到對孩子聽話的效果。
但是同樣的誘因在孩子的中小學階段效果并不明顯。
孩子想要的東西從玩具、零食上升到零花錢、電子產品等。
隨著年齡的增長,需求也越大,孩子的口味也越大。這樣的獎勵變成了一個無底洞。
用行賄的方式教育孩子一開始是有效的,但慢慢地就會發現,孩子做事的積極性下降,更不用說孩子做事的動機了。
當父母不能滿足孩子的需要時,長時間形成的習慣可能會使孩子聽不懂父母的安排。
不給獎就不聽話。
三、避免貶低。
很多父母都有這種心態,希望通過刻薄的話刺激孩子,讓孩子起床。
“你怎么這么傻,不知道長得像誰。”
“看看你,這么點飯也吃不完,真沒用。”
“眼睛去了哪里,這都看不見的。”
“看看別人,再看看你,你有多差。”
父母想通過言語刺激孩子,刺激孩子內心的不服,卻忽視了語言的殺傷力。
對孩子的長期挖苦實際上是無形中給孩子定性。
父母直截了當地宣布孩子的好壞,并給孩子貼上標簽。
你知道,有些標簽一旦貼上,一輩子都很難撕掉。
在父母的貶低挖苦下長大的孩子們,內心深處也會認為自己真的就像父母說的一樣。
在成長過程中,往往表現出自卑和敏感,生活在自卑下的陰影中,孩子如何能健康成才呢?
四、避免縱容。
很多孩子做錯事時,父母總是以“孩子還小”為由為孩子辯解。
“孩子,童言無忌,別見怪。”
“孩子,不懂事,請諒解。”
“他還是個孩子,不要跟他計較。”
童言無忌,不是沒有禁忌。
孩子犯錯誤是小事,父母盲目容忍是最致命的。
孩子滿口臟話,不懂得尊重人,打斷別人說話,父母不管教,就會給孩子的成長留下禍根。
不懂得尊重別人的孩子,同樣得不到別人的尊重。
孩子脾氣急躁,動不動就對別的小朋友甚至大人對手,父母不管教就讓孩子發展。
那么很有可能就會把孩子培養成粗暴暴力的人。
孩子沉迷電子產品,父母為了省心,縱容孩子去玩。
不僅影響孩子的學習,還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百害而無一利。
教育不僅要重視方法和技巧,還要知道其中的禁忌。
育兒并不容易。
對育兒禁忌了解多一點,對孩子來說,就會少走彎路,少進一個坑。
搜索教員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高教員 上海理工大學 英語
- 劉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
- 楊教員 中央財經大學 法學
- 康教員 北京科技大學 機械
- 梁教員 首都醫科大學 藥學
- 劉教員 北京大學 集成電路工程
- 張教員 大連工業大學 機械電子工程
- 馮教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自動化
- 王教員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公安管理學
- 朱教員 中央財經大學 法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