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常識——孩子總是不恰當地打斷大人談話,該怎么辦?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4-12-11】
插嘴現象一二三
想要贏得更多關注
很多孩子都是“表現型選手”,在各種場合下他都希望自己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他很清楚說者和聽者,誰更是交流的主角。于是,他渴望用插話的方式將注意力吸引到自己的身上,讓自己重新成為主角。
小生氣,小忌妒
當父母只顧著自己聊天、說話時,孩子會覺得自己被忽視了,有點生氣;又或者覺得自己喜歡的人怎么能被別人占去那么長時間。于是,趕緊將這樣的情況破壞掉,這時不是他有話要說,而是想制止這場成人間的談話。孩子的思維活躍,同時又特別缺乏耐心,他等不到成人的談話結束再發表意見,很容易出現插嘴的情況。
交往禮儀尚不明
從孩子會說話的那天起,一直以來就是想說就說,他還不明白一些交往禮儀,也不知道無由打斷別人談話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

掌握特征,順式引導
換位思考,移情體驗
可以在家里和寶寶玩一些交流情景游戲,寶寶假裝一個朗讀故事或者發言的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做愛插嘴的聽眾不停地打斷寶寶的話。寶寶會發現前一分鐘自己還在興奮地講述自己的事情,后一分鐘就被打擾得忘了詞。反復地被打擾讓他覺得大家根本不關注自己,不喜歡自己講的內容,這會讓他受不了而抗議。這樣的體驗會讓他逐漸明白:不停地插嘴,會讓別人不舒服。
保持關注,適時關心
和別人在一起熱聊時,也要保持對孩子的關注。可以隔一會兒問問孩子:“你在玩什么?”或者偶爾加入孩子獨自玩的游戲,“我也來吃一個你做的冰激凌。”當然,更加注意不要長時間地處于和別人的談話中,如果覺得時間已經有點長但還無法結束時,可以中途停下來告訴孩子:“媽媽的工作還沒談完,你再等我一會兒,好嗎?”這樣孩子既感到自己被尊重了,又沒有被冷落,他也不會一次次地插入成人間沒有完成的對話。
親身示范,無聲影響
父母可以特別注意自己是否總打斷孩子說話,如果也出現打斷孩子說話,還可以特別表達說:“你先說,我不打擾你。”“現在你說完了,我可以說了嗎?”這可以讓孩子知道,原來自己想要說話的正確表達方式。日常生活中,父母也要注意自己這一點,不要毫無顧忌地隨便打斷別人的話,讓孩子不知不覺習得這樣的壞毛病。
搜索教員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高教員 上海理工大學 英語
- 劉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
- 楊教員 中央財經大學 法學
- 康教員 北京科技大學 機械
- 梁教員 首都醫科大學 藥學
- 劉教員 北京大學 集成電路工程
- 張教員 大連工業大學 機械電子工程
- 馮教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自動化
- 王教員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公安管理學
- 朱教員 中央財經大學 法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