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型思維:從小培養孩子的格局觀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4-12-03】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們常常關注孩子的智力發展,將之視為未來成功的關鍵。然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安琪拉·達克沃斯卻提出了一個顛覆性的觀點:兒童在校期間的表現以及未來的職業發展,其實更多地取決于堅毅這一品質。而要培養出堅毅的孩子,關鍵在于培養他們的成長型思維模式。
成長型思維模式這一概念是由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維克提出的。德維克教授指出,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相信智力和能力是可以通過后天學習來提升和改變的。他們愿意投入努力,因為相信通過努力可以實現成長。與此相反,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則認為智力和能力是天生不變的,學習只是用來檢驗天賦的一種方式。
他們認為,缺乏“天賦”的人,即便努力也無法改變現狀。成長型思維的人從小就有一種格局觀,因為他們明白努力可以帶來巨大的改變,因此會不斷地精進自己。

要培養具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首先,我們需要認識到孩子們在剛出生時都具有很強的成長型思維。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思維模式的比例逐漸降低。德維克教授認為,這種思維模式的改變與家長和教師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反饋有關。因此,她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1. 采用“成長式”夸獎
當孩子取得成就時,家長往往會夸獎孩子“你真聰明”。這樣的夸獎會讓孩子將自己的成功歸因于“聰明”。因此,下一次當孩子取得成就時,家長應該關注孩子在過程中所展現出的努力、策略和勇氣等特質,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喜歡他跑步時的堅持和努力克服數學難題時的認真。

用成長式的眼光去夸獎,才能引導孩子面向未來,不斷提高自我。
2. 鼓勵堅持與挑戰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堅持良好的習慣,并勇于攻克有挑戰性的任務。腦神經科學研究顯示,當孩子在自己的舒適區外探索,并持之以恒地練習一項技能時,他們的神經元細胞之間就會建立更多的聯結,這些聯結是孩子能力提升的生理基礎。
3. 積極地看待挫折
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更加看重自己在經歷中的學習。因此,家長要教會孩子積極地看待挫折,將其視為成長的機會。首先要告訴孩子“遇到挫折、經歷失敗都很正常,沒什么大不了,克服它就是一種進步”。然后,陪孩子一起看清挫折或失敗的原因,從中吸取養分。
通過以上的建議,我們可以培養出具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讓他們從小就具備一種格局觀,明白努力的重要性,并在挫折中不斷成長。希望這些建議能夠對各位家長有所啟發。
搜索教員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周教員 中央民族大學 應用統計
 - 高教員 上海理工大學 英語
 - 劉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
 - 楊教員 中央財經大學 法學
 - 康教員 北京科技大學 機械
 - 梁教員 首都醫科大學 藥學
 - 劉教員 北京大學 集成電路工程
 - 張教員 大連工業大學 機械電子工程
 - 馮教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自動化
 - 王教員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公安管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