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必讀:幼兒不同階段,培養不同習慣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3-07-19】
幼兒期是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在家庭教育和學前教育階段,孩子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能力得到了增強。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幼兒的成長發展至關重要,因此我們應該幫助孩子養成以下好習慣:
小班習慣:
★ 能夠自己進餐,專心吃完自己的飯菜。
★ 學會漱口。
★ 不隨意亂扔垃圾。
★ 能夠穿脫簡單的衣服。
★ 在一起游戲時遵守規則,不大喊大叫。
★ 集體活動時不推、不擠其他小朋友。
★ 不打人不罵人。
★ 能夠記住老師和好朋友的名字。
★ 學會排隊等待。
★ 飯前、便后、手臟時能夠主動洗手。
★ 能夠基本自理大小便,并能及時告訴老師自己的需求。
★ 能夠主動向老師、長輩問好或說再見。
★ 不將玩具、用品等放入口中。
★ 在得到別人的幫助時,能主動說謝謝。
★ 有自己喜歡探究的事物。
中班習慣:
★ 學會收拾自己的用品和玩具。
★ 能夠自己穿脫衣服、鞋襪,并分清正反、左右。
★ 愛惜書本和玩具。
★ 不挑食,少吃零食。
★ 能夠認真聽講,并聽懂老師的要求。
★ 知道正確的讀寫姿勢。
★ 每天至少讀一本繪本。
★ 能夠簡短地講述小故事。
★ 愿意幫助別人。
★ 懂得好朋友之間的分享。
★ 不欺負別人,也懂得保護自己不被欺負。
★ 能夠自然、流暢地在集體中講話。
★ 外出時懂得獨自行動很危險,不掉隊。
★ 能夠記住父母的電話和家庭地址。
★ 不吃陌生人的東西,不跟陌生人走。
★ 掌握洗手和洗臉的正確方法。
★ 飯后刷牙。
★ 不吃小攤食品。
大班習慣:
★ 堅持每天閱讀書籍或繪本半小時以上。
★ 養成正確的讀寫姿勢。
★ 每晚準備好第二天的用品和衣物。
★ 早睡早起,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
★ 主動與他人交朋友。
★ 主動洗自己的小衣物。
★ 幫助家長做力所能及的家務。
★ 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自覺遵守公共場合的禮儀和規則。
★ 有明確的是非觀念,知道對錯,主動總結反省。
★ 能夠清楚地敘述自己所見所聞,并表達自己的想法。
★ 懂得尊敬老人和關愛幼童。
好習慣的養成對孩子的一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有效地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呢?
一、耐心教育、講清道理
孩子年齡小,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對于孩子的教育就需要更多的耐心。在講道理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兩點:
①要明確,不能含糊其詞。
需要與孩子明確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不能含混不清。
②講解時要具體,將事情解釋、說明。
例如,孩子可能不太了解什么是禮貌,老師需要告訴孩子見到大人要打招呼,不打招呼就是不禮貌;打招呼時不能直接叫大人的名字,小孩叫大人的名字也是不禮貌的。同時,孩子需要在早上來幼兒園、晚上離開幼兒園時和老師、家長問好、再見,如果不問好、不再見也是不禮貌的。
在必要的情況下,老師還應該示范禮貌的用語。通過反復地講解以及反復的示范,使幼兒逐步加深印象,并形成認知。
最后,老師還需要與家長經常溝通,提高家長對養成教育的認識,得到相互配合,共同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
2、家庭營造良好氛圍,熏陶強化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同樣離不開家庭的熏陶。
首先,父母要努力創設和保持一種和諧愉快、互相尊重的氛圍。幼兒在這樣的家庭中才會感到溫暖愉快,情緒穩定,得到愛心的熏陶,萌發自信心、上進心。
其次,要創設優美整潔的家庭環境,使幼兒從小萌發愛美愛整潔,愛護物品,生活有規律等良好行為習慣。
最后,要將老師提倡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來,幼兒園要求孩子怎么做的,在家里同樣如此要求孩子。這樣,才能鞏固良好的行為習慣,實現家園共育的共同目標。
總之,幼兒期既是容易接受教育的時期,也是人生諸方面的奠基時期。為了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們將堅持不懈地做好孩子們的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同時,希望家長和老師能夠共同努力,為孩子的成長搭建起一個和諧、溫暖的教育環境。
搜索教員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趙教員 中國人民大學 工商管理類
- 周教員 中央民族大學 應用統計
- 高教員 上海理工大學 英語
- 劉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
- 楊教員 中央財經大學 法學
- 康教員 北京科技大學 機械
- 劉教員 北京大學 集成電路工程
- 張教員 大連工業大學 機械電子工程
- 馮教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自動化
- 王教員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公安管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