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孩子的叛逆心理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4-01-23】
如何處理孩子在大學階段的自我認同問題
問題背景
遼寧讀者秦阿姨向我們咨詢,她的兒子在上大學后變得不聽父母的話,對于父母的建議和關心不屑一顧。秦阿姨感到非常苦惱,她擔心孩子會走上錯誤的道路。這個問題在青春期后期的孩子中很常見,他們在這個階段更傾向于相信朋友、老師和媒體的觀點,而對父母的意見不感興趣。
孩子的自我同一性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埃里克森認為,青春期后期的孩子的核心任務是形成自我同一性,也就是回答“我是誰”的問題。在這個階段,他們試圖獨立思考,擺脫外在的權威,包括父母。他們希望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和價值觀,并通過親身經歷來體驗生活的酸甜苦辣。
父母的角色
在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父母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這個階段,父母需要給予孩子更多的自由和空間,讓他們有機會去嘗試和體驗失敗、走彎路等人生必經的過程。這樣的經歷可以幫助他們成長和發展。
放手也是一種愛
父母不應一味地強加“忠告”和“指導”于孩子,因為這樣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和排斥情緒。相反,父母應該退后一步,放下對孩子事事關心和提醒的習慣,給他們更多的機會去自己嘗試和決策。這樣做不僅有利于孩子的成長,也有利于改善親子關系。
調整愛孩子的方式
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也需要調整愛孩子的方式。他們可以給予孩子更多的自由和責任,讓他們有機會獨立思考和決策。父母可以成為孩子的支持者和傾聽者,而不是僅僅提供建議和指導。這樣的親子關系將有助于孩子建立更健康的自我認同。
相信孩子會回到你身邊
當父母給予孩子充分的自由之后,有一天,孩子會意識到父母的愛和關心是無私的。他們會感激父母在他們成長過程中給予的支持和自由。雖然孩子在大學階段可能會暫時遠離父母,但是他們最終會回到父母的身邊。
結論
在孩子的大學階段,父母面臨著孩子自我認同問題的挑戰。為了幫助孩子形成獨立思考和自我價值觀,父母需要給予孩子更多的自由和責任。他們應該退后一步,放下對孩子的過度關心和指導,讓孩子親自體驗生活的酸甜苦辣。父母的角色應該轉變為支持者和傾聽者,而不僅僅是提供建議和指導。相信當孩子成長后,他們會意識到父母的愛和關心,并回到父母的身邊。
搜索教員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趙教員 中國人民大學 工商管理類
- 周教員 中央民族大學 應用統計
- 高教員 上海理工大學 英語
- 劉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
- 楊教員 中央財經大學 法學
- 康教員 北京科技大學 機械
- 劉教員 北京大學 集成電路工程
- 張教員 大連工業大學 機械電子工程
- 馮教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自動化
- 王教員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公安管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