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孩子負面的小情緒 媽媽的應付技巧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5-07-03】
親子教育:如何接納孩子的負面感受
是不是任何時候都要和孩子產生共情?
在日常生活中,與孩子的對話大多都是些生活瑣事,不需要產生共情。只有當孩子期望我們了解他們的感受的時候,再和孩子產生共情。回應孩子的正面感受并不難,只需要簡單地表達認可和支持。
親子教育當面對孩子的負面感受時
親子教育當面對孩子的負面感受時,我們需要使用溝通技巧。我們需要拋棄以往常用的忽略、否定、說教的方式。孩子的心理感受和身體一樣需要得到及時認真的關注。當我們設身處地地把孩子的傷心、難過等負面感受想象成孩子身體上的傷痛時,我們對孩子的情感需求就會變得敏感起來。

如果直接問孩子:“你為什么會覺得那樣?”有什么錯嗎?
有的孩子能夠告訴我們為什么他們感到驚恐、生氣或不開心,但多數情況下,孩子并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或者他們不敢說出自己的理由,因為他們擔心在大人眼里,他們說出的理由不夠充分。所以,在面對孩子的負面感受時,我們應該用更溫和的方式與孩子溝通,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接納和理解。
我們應該讓孩子知道我們認同他的感受嗎?
孩子并不需要我們“認同”他的感受,而是需要我們“回應和了解”他的感受。類似“你做得對”這樣的回應方式,也許能讓孩子得到暫時的滿足,但卻妨礙了孩子對自己的反省。我們應該用更具體的方式回應孩子的感受,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理解和支持。
接納孩子的感受并不意味著他們可以為所欲為
接納孩子的感受并不意味著我們允許他們做任何事情。當孩子的感受被接納和理解了,他們也就更能遵守我們為他們設立的界限。我們可以使用肯定的方式回應孩子的感受,同時讓他們明白某些行為是不被允許的。

媽媽們的實戰經驗
小羽毛媽媽的經驗
小羽毛媽媽的兒子突然不肯刷牙了,她試著接納孩子的感受,耐心地詢問兒子為什么不想刷牙。最后,她發現是因為換了新牙刷,兒子不太習慣。她向兒子道歉,并買了一個小一點的牙刷,問題得到解決。
龍兒媽的經驗
龍兒媽的兒子生病了,不肯吃藥。她用接納孩子感受的方式與兒子溝通,發現兒子覺得藥很苦。她使用幻想的方式讓兒子明白吃藥是為了支持奧特曼打敗體內的怪獸,最終解決了吃藥的問題。
結論
孩子有了負面感受時,最需要的是父母接納和尊重他們的感受。通過安靜傾聽、回應感受、說出感受和使用幻想的方式,我們可以更好地與孩子溝通,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理解和支持。接納孩子的感受并不意味著他們可以為所欲為,我們仍然需要設立界限并教導他們正確的行為。通過與孩子的互動,我們可以建立更良好的親子關系,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搜索教員
搜索教員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叢教員 北京印刷學院 視覺藝術與出版設計
- 肖教員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電子信息工程
- 白教員 中央民族大學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
- 趙教員 中國人民大學 工商管理類
- 周教員 中央民族大學 應用統計
- 高教員 上海理工大學 英語
- 劉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
- 楊教員 中央財經大學 法學
- 張教員 大連工業大學 機械電子工程
- 馮教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自動化

 請家教熱線:400-6789-353 010-64450797 010-64436939
請家教熱線:400-6789-353 010-64450797 010-64436939   
	   微信版
微信版
 -北京家教  京ICP備10209629號-19
-北京家教  京ICP備10209629號-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