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會帶來的啟示:如何在日常中培養孩子的學習力與健全人格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5-09-24】
上周,我參加了孩子開學后的第二次家長會。這在以往并不常見,但今年學校改制后,這樣的安排讓我心頭一緊。去年九月,我曾寫過一篇關于學校從民辦轉為公辦的擔憂文章,擔心教學品質會下滑。然而,時間給出了答案。在兩次家長會上,校長反復強調:無論學校性質如何變化,核心教學理念始終如一,只會精益求精。
目標很明確——打造頂尖教師團隊,建設一流實驗小學。這份承諾在去年十一月得到了驗證:學校在揚州市素質教育質量檢測中與育才小學并列第一。這不是空話,而是實打實的實力體現。校長的話語不再只是口號,它成了我們家長心中沉甸甸的托付。
每次家長會都像一次心靈的觸動。老師的話語不是簡單的通知,而是對我們家長的提醒:作為現代父母,我們該怎樣做才算合格?什么樣的教育方式才能真正幫到孩子?如何讓孩子的學習之路走得更穩更遠?這些問題像小錘子,輕輕敲打著我的心房。回想起來,我們常常忙于工作,忽略了在孩子學習成長中該做的實事。
家校共建不是一句空談,它需要我們主動配合學校,從點滴做起。這次家長會,老師聚焦了三個關鍵意識:課前預習意識、課堂參與意識和學習意識。這些看似簡單的習慣,卻是孩子未來學習的基石。如果孩子能養成這些習慣,他們的學習能力會自然提升,學習壓力也會減輕。
課前預習意識是學習的第一步。老師舉例說,預習不是簡單地翻翻書,而是帶著問題去閱讀。比如,語文課前,讓孩子先讀一遍課文,標出不懂的詞語;數學課前,試著做一兩道例題,感受難點在哪里。這樣,孩子上課時就能帶著疑問聽講,效率大大提高。我們家長在家可以這樣引導:每天放學后,花十分鐘和孩子聊聊明天的課程。
問問“你覺得明天學什么最有意思?”或者“有沒有哪個地方你好奇想提前知道?”這不是額外負擔,而是把預習變成親子對話的自然部分。記得有次兒子預習科學課時,對“光合作用”這個詞感到陌生,我們一起查了簡單圖解。第二天上課,他主動舉手提問,老師表揚了他的準備。
這種小成功積累多了,孩子就不再害怕新知識,反而充滿期待。
課堂參與意識同樣重要。老師提到,積極參與不是只舉手發言,而是全身心投入。孩子要敢于提問,勇于表達想法,甚至接受錯誤。現實中,很多孩子因為怕答錯而沉默。我們家長可以這樣支持:每天放學問“今天課堂上你最想分享的一件事是什么?”而不是只問“考了多少分”。重點不是答案對錯,而是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
比如,孩子說“數學題我算錯了,但我知道錯在哪”,這就是進步。老師分享了一個案例:班上有個內向的孩子,家長堅持讓他每天講一個課堂小故事。三個月后,他不僅敢舉手了,還成了小組討論的活躍分子。參與感不是天生的,它需要家庭營造安全的環境,讓孩子明白:犯錯是學習的一部分。
學習意識是貫穿始終的態度。它關乎孩子如何看待學習本身——是任務還是探索?老師強調,學習意識強的孩子,會主動規劃時間,把作業當練習而非負擔。我們家長常犯的錯誤是只盯著分數,忽略了態度培養。其實,培養學習意識很簡單:把學習融入生活。做飯時讓孩子算算食材比例,散步時討論路邊的植物名稱。
這些小事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無處不在。我試過和孩子一起做“家庭學習角”,每晚固定半小時,全家人都放下手機,各自看書或工作。起初孩子不習慣,但現在他主動說“媽媽,今天的學習角時間到了”。這種氛圍比說教有效得多,它讓孩子理解:學習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額外懲罰。
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離不開家長的日常支持。老師特別提到作業簽字的重要性。簽字不是形式,而是了解孩子學習狀態的窗口。每天花兩分鐘看看作業本:字跡是否工整?錯誤是否及時訂正?通過簽字,我們能發現潛在問題。
比如,孩子連續幾天數學作業出錯在同一類題上,說明知識點沒掌握,這時該和老師溝通,而不是等到考試才著急。正視考試成績也很關鍵。分數只是參考,重點是分析原因。考得好時,別只說“真棒”,問問“你覺得哪部分復習最有效?”考得差時,別急著批評,一起看錯題本:“這個錯誤下次怎么避免?
”去年揚州市檢測中,學校能和育才小學并列第一,正是因為老師和家長都堅持這種務實態度——不追求虛假高分,只關注真實進步。
教育孩子,遠不止于學業。老師提醒我們關注思想意識、身心健康和道德情操。現在的孩子生活條件優越,容易缺乏挫折教育。我們常不吝表揚,卻回避指出不足。這反而害了他們。健康的心態需要平衡:既要肯定努力,也要溫和指出改進空間。
比如,孩子畫了一幅畫,我們可以說“顏色搭配真漂亮,如果人物比例再調整下就更生動了”。這樣,孩子學會接納不完美,也愿意嘗試改進。家長自身更要做到“三明”:文明、開明、聰明。文明是基本禮儀,開明是尊重孩子想法,聰明是懂得適時引導。身教重于言傳——我們自己少刷手機多讀書,孩子自然跟著學;
我們遇到問題冷靜處理,孩子就學會情緒管理。有次我工作出錯,當著孩子面說“這次失誤讓我反思,下次要更仔細”。他后來考試失利時,也主動說“我得像媽媽一樣,找出原因”。這些小事比千萬句道理都管用。
走在回家的路上,家長會的話還在耳邊回響。壓力確實大了,責任也重了,但這就是為人父母的使命。孩子是我們的希望,教育好他們是共同目標。這次家長會不該是終點,而該成為新起點。我們可以從小事做起:明天開始,和孩子一起制定預習計劃;后天,試著在晚餐時聊聊課堂趣事。不用追求完美,只要每天進步一點點。
學校改制后的成績證明,堅持正確理念就能開花結果。我們家長也一樣,只要用心陪伴,每個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成長節奏。別讓焦慮壓垮自己,教育是慢藝術,需要耐心和信心。當孩子某天主動說“媽媽,我預習完這篇課文了”,你會發現,所有的努力都值得。讓我們把家長會的觸動化作行動,在日常點滴中,成為孩子最堅實的后盾。
教育的路很長,但每一步都算數。從今天起,完善自己,也成就孩子。
回想起資料中校長的話,我更加確信:教育的核心從未改變。它不在于學校是公辦還是民辦,而在于是否真正為孩子著想。揚州市檢測的成績是過去的榮耀,未來的路還要靠家校攜手。老師提到的“三明”原則,我反復琢磨——文明是基礎,開明是橋梁,聰明是方法。上周,我試著用開明態度處理孩子玩手機的問題。
沒直接沒收,而是和他商量:“每天作業后玩半小時,怎么樣?”他欣然同意,執行起來比強制更有效。這就是開明的力量:尊重孩子,換來合作。聰明則體現在靈活應對。有次孩子抱怨數學難,我沒說“必須學好”,而是陪他看科普視頻,把抽象概念變有趣。第二天他說“原來數學這么好玩”。
這些實踐讓我明白,教育不是單向灌輸,而是雙向成長。
學習習慣的培養需要家庭土壤。預習意識不是一蹴而就,我設計了簡單表格:孩子每天記錄預習內容和疑問。起初他嫌麻煩,我就先填自己的工作計劃給他看。現在他主動更新,還標出“已解決”和“待討論”。課堂參與意識也需家庭支持。我們玩角色扮演游戲:我當老師提問,他當學生回答。
他笑著說“這比上課還緊張”,但笑聲中,膽怯慢慢消散。學習意識更融入生活細節。周末去公園,我們觀察植物生長,討論光合作用;超市購物時,讓他算折扣。這些活動不費時間,卻讓學習變得鮮活。老師說得對,習慣養成了,成績提升是水到渠成的事。
家長的角色定位至關重要。作業簽字時,我不僅簽名字,還留個小貼士:“第三題思路很棒,試試用新方法解。”孩子看到會心一笑。正視成績時,我們家有“錯題分析會”:擺出試卷,一起找錯因,定小目標。上次語文考差了,發現是閱讀理解弱,就約定每天共讀一篇文章。三個月后,分數上來了,更重要的是他愛上了閱讀。
思想教育更需日常滲透。孩子驕傲時,我分享名人失敗故事;他沮喪時,講講小草如何破土而出。道德情操不是大道理,是飯桌上的討論:“如果朋友抄作業,你該怎么做?”身心健康靠行動:每天全家散步半小時,聊聊開心事。這些習慣讓家成了溫暖的港灣。
教育方法上,平衡表揚與批評是關鍵。我設了“進步本”:記錄孩子的小成就,也寫下可改進處。比如“主動收拾書包+1,但寫字姿勢需注意”。每周回顧,他總期待看本子。這比單純說“你真棒”更有意義,因為他明白:努力被看見,不足也值得改進。家長做到“三明”,孩子自然受益。文明從家規開始:說話輕聲,尊重他人;
開明體現在傾聽:孩子說“不想學鋼琴”,我們沒強迫,改試繪畫,發現他更有天賦;聰明在于借力:用繪本故事講道理,比嘮叨有效百倍。身教的力量最驚人。當我堅持晨讀,孩子也早早起床看書;我道歉說“剛才語氣急了”,他學會說“沒關系”。這些微小互動,編織成教育的網。
壓力與責任是家長的常態,但不必焦慮。孩子不是完美的作品,教育沒有標準答案。家長會提醒我們:合格父母不是超人,而是愿意學習的陪伴者。從今天起,選一個小行動:試試預習對話,或開次家庭會議。堅持一周,你會感受到變化。學校改制后的成功證明,理念對了,路就通了。我們家庭也一樣,用心耕耘,靜待花開。
教育是長跑,不是沖刺。當孩子某天獨立解決問題,你會懂得:所有深夜的思考、清晨的陪伴,都化作了他翅膀的力量。讓我們把家長會的觸動,變成明天的第一步。孩子成長的路上,我們不僅是觀眾,更是同行者。完善自己,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這條路很長,但每一步都帶著希望。
 搜索教員
搜索教員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楊教員 長春師范大學 數學專業
- 張教員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網絡與新媒體
- 叢教員 北京印刷學院 視覺藝術與出版設計
- 肖教員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電子信息工程
- 白教員 中央民族大學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
- 趙教員 中國人民大學 工商管理類
- 周教員 中央民族大學 應用統計
- 高教員 上海理工大學 英語
- 劉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
- 楊教員 中央財經大學 法學

 請家教熱線:400-6789-353 010-64450797 010-64436939
請家教熱線:400-6789-353 010-64450797 010-64436939   
	   微信版
微信版
 -北京家教  京ICP備10209629號-19
-北京家教  京ICP備10209629號-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