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厭學?這5個方法比說教有用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5-10-27】
初二階段,孩子突然不想學習,不是叛逆,也不是懶。是壓力、挫敗感和缺乏連接的綜合反應。家長急著講道理,孩子只覺得被控制。真正有效的改變,從理解開始。
1. 別再問“為什么不愛學習”,先問“哪件事讓你覺得有點意思”
孩子不是天生討厭學習。他們討厭的是反復失敗卻沒人看見的努力。數學題做錯三次,老師劃個叉,家長說“怎么又錯”——這種反饋,只會讓孩子把“學習”和“羞恥”畫上等號。
別盯著分數。問孩子:“最近哪道題,你覺得自己想明白了?”哪怕只是選對了選擇題,也值得說一句:“你剛才那步推理,和老師講的思路一樣,說明你聽進去了。”
關注過程,而不是結果。孩子不是因為喜歡學習才努力,而是因為努力后被看見,才愿意繼續。
2. 把“你必須考好”換成“你今天比昨天多懂了一點”
初二科目突然增多,物理開始有公式,幾何開始有輔助線,英語閱讀量翻倍。孩子不是不想學,是覺得“怎么學都趕不上”。
這時候,家長要做的是拆解任務,而不是施加壓力。
比如,孩子英語閱讀總錯5題。別要求“這次全對”。
設定小目標:這周,只盯住“找出每段的主旨句”。
做對3句,就記下來:“這周你抓主旨句的能力提升了。”
孩子不需要宏大的目標,他需要的是“我能行”的微小證據。
3. 家里不是考場,是安全島
孩子在學校被批評、被比較、被排名,回家后如果還是被催作業、被問排名,他會把家當成第二戰場。
真正能拉回孩子的,不是講道理,是沉默的陪伴。
晚飯后,別問學習。問:“今天班里誰講了個笑話?”
周末,別安排補習。問:“想不想一起去超市買菜?你負責挑三種水果,我來結賬。”
親子關系不是靠“教育”建立的,是靠“共處”積累的。孩子愿意開口,是因為他知道,你不是來檢查作業的,是來聽他說的。
4. 讓他嘗一次“不靠成績也能被尊重”的滋味
很多厭學的孩子,不是討厭學習,是討厭“只有學習好才有價值”的環境。
帶孩子去干一次體力活。
幫鄰居搬一箱水,收廢品攢夠20塊錢,或者周末去菜市場幫攤主擺攤一小時。
不用說教。等他累得坐在地上喘氣時,自然會說:“原來掙錢這么累。”
這不是要他“感恩學習”,而是讓他看見:人生有無數種辛苦,但讀書是少數能讓人用腦力換自由的路。
5. 把“你得努力”換成“我陪你試試”
孩子怕的不是學習難,是沒人陪他一起難。
別只說“你看看別人家孩子”。
試試說:“這道幾何題我也不會,我們一起畫個圖看看?”
別只催“快寫作業”。
試試說:“我明天早上六點起床,你要是六點半開始寫,我陪你坐十分鐘,不說話,就看你寫。”
孩子不需要一個監督者,他需要一個并肩的人。
初二不是轉折點,是信號燈。
孩子不再主動說“今天學了什么”,不是他變壞了,是他覺得說了也沒人懂。
他不再提成績,不是他不在乎,是他怕你失望。
改變不需要大動作。
一次不催促的晚餐,一句具體的肯定,一次不帶目的的散步,都比十句“你要爭氣”更有力。
學習不是一場沖刺,是一段長跑。
跑得慢的孩子,不是沒力氣,是沒人告訴他:你每一步,我都看在眼里。
你不需要成為教育專家。
你只需要,在他想放棄的時候,不轉身走開。
 搜索教員
搜索教員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楊教員 長春師范大學 數學專業
- 張教員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網絡與新媒體
- 叢教員 北京印刷學院 視覺藝術與出版設計
- 肖教員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電子信息工程
- 白教員 中央民族大學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
- 趙教員 中國人民大學 工商管理類
- 周教員 中央民族大學 應用統計
- 高教員 上海理工大學 英語
- 劉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
- 楊教員 中央財經大學 法學

 請家教熱線:400-6789-353 010-64450797 010-64436939
請家教熱線:400-6789-353 010-64450797 010-64436939   
	   微信版
微信版
 -北京家教  京ICP備10209629號-19
-北京家教  京ICP備10209629號-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