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讀《昆蟲記》,學到的不只是昆蟲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5-10-29】
孩子放學回來,手里攥著一本《昆蟲記》,說:“媽媽,法布爾寫的蝎子媽媽,會把寶寶背在背上,像人一樣走路!蔽叶紫聛韱査骸澳悄阌X得,他為什么要花三十年寫這些小蟲子?”他搖搖頭,眼睛卻亮著。
法布爾不是科學家,也不是教授。他沒有實驗室,沒有政府撥款,只有一塊長滿雜草、沒人要的荒地,叫“荒石園”。他每天早上帶著面包和水,帶著放大鏡和筆記本,蹲在石頭縫里、草叢邊,看螞蟻搬家,看蜘蛛結網,看甲蟲滾糞球。他不趕時間,不問結果,只是看。
他看一只小蝎子從媽媽背上掉下來,慌得手舞足蹈,最后爬回媽媽鉗子底下。他看一只蟬在地下蟄伏四年,只為在夏天鳴叫一個月。他看一只螳螂交配后,雌蟲一口咬掉雄蟲的頭,繼續吃,繼續產卵。他把這些寫下來,不加修飾,不講道理,只是說:“它就是這樣!
孩子問我:“為什么他不寫數學題?不背古詩?不考第一名?”我說:“因為他覺得,一個孩子如果能蹲在地上看一小時蟲子,比背十首詩更有用。”
我們總以為學習就是背公式、刷試卷、記答案?煞ú紶柦虝覀,真正的學習,是停下來,認真看。不是看課本上的插圖,不是看視頻里的動畫,而是親眼看著一只蜘蛛如何把絲拉成網,看著蜜蜂如何用翅膀扇出風,讓花粉在空氣中跳舞。
我女兒去年在陽臺種了一盆薄荷,她每天澆水,但從來不看。直到某天早上,她發現葉子上爬滿了小蚜蟲,密密麻麻,像撒了一把黑芝麻。她尖叫著要我噴藥。我沒動。我說:“你先看看,它們在干嘛!彼琢硕昼姡f:“它們在吸汁,旁邊有一只小瓢蟲,一直在吃它們。”我說:“對,那是它們的天敵。
”她沒再噴藥,反而每天去看,記錄誰來了,誰走了,哪天蚜蟲少了,哪天瓢蟲多了。
三個月后,薄荷長得比誰都旺。她沒考滿分,但她學會了觀察。她知道,不是所有蟲子都是害蟲,不是所有變化都要立刻糾正。她開始在日記里寫:“今天螞蟻排了長隊,像一條黑線,從花盆爬到窗臺。它們在搬糖粒,一粒一粒,不著急!
這比背誦“春眠不覺曉”有用得多。
我們總說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我們自己呢?孩子問“為什么天會黑”,我們說“因為地球轉”;孩子問“螞蟻怎么認路”,我們說“別問了,快寫作業”。我們用答案填滿他們的好奇,卻忘了,真正的知識,是從疑問里長出來的。
法布爾寫《昆蟲記》時,沒人覺得昆蟲值得寫。他被嘲笑,被冷落,被當成瘋子?伤麤]放棄。他不是為了成名,也不是為了拿獎。他只是覺得,這些小生命,值得被看見。
現在的孩子,每天刷短視頻,看動畫片,聽AI講“科學知識”。他們知道恐龍滅絕是因為隕石,卻不知道樓下草叢里有十種不同的蜘蛛。他們能背出《春曉》全詩,卻說不清春天第一聲蟬鳴是什么時候響起。
我們不是要孩子都去當昆蟲學家。但我們能不能讓他們,至少有一次,為了看一只蟲子,愿意蹲下半小時,不玩手機,不催作業,不問“有什么用”?
我見過一個男孩,三年級,數學考了62分。老師說他“腦子慢”。他爸帶他去鄉下外婆家,一住就是兩周。每天清晨,他跟著外婆去菜園,看蝸牛爬過青菜葉,留下銀亮的痕跡;看蚯蚓在土里翻動,像一條會呼吸的繩子;看瓢蟲停在豆角上,翅膀一開一合,像小盾牌。
兩周后,他回家,沒提成績,只說:“原來蟲子也會睡覺,它們把腳收起來,一動不動!
后來,他數學考了78分。不是因為補習班,是因為他學會了“等”。等一朵花開,等一只蟲爬,等一個答案自己浮現。
教育不是灌輸,是點燃。點燃孩子對世界的好奇,而不是對分數的焦慮。
法布爾的荒石園,沒有圍墻,沒有課表,沒有考試?赡抢,藏著最真實的課堂。
你家的陽臺、小區的草地、樓下的小樹叢,都可以是孩子的荒石園。
不必買昂貴的實驗套裝,不必報高價的自然課。只需要一個下午,一個放大鏡,和一句:“你去看,我陪你!
孩子會告訴你,原來螞蟻搬家前,會先派偵察兵;原來螢火蟲的光,是冷的,不燙手;原來蒲公英的種子,不是被風吹走的,是自己跳出去的。
這些,課本里沒有,試卷里不考,但它們會悄悄長進孩子的骨頭里,變成他們日后面對世界的方式——不急、不躁、不盲從,愿意停下來看,愿意等,愿意相信,微小的事物里,藏著大道理。
我們教孩子背詩,是為了讓他們感受語言的美。
我們教孩子算題,是為了讓他們理解邏輯的秩序。
可我們忘了,真正的教育,是讓孩子學會:世界不是用來背的,是用來觀察的。
法布爾用一生,教會我們一件事:
真正的知識,不在書本的頁碼里,
而在你蹲下身子,認真看的那片草葉上。
搜索教員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張教員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網絡與新媒體
- 杜教員 北京理工大學 生物醫學工程
- 叢教員 北京印刷學院 視覺藝術與出版設計
- 肖教員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電子信息工程
- 任教員 北京交通大學 新聞傳播
- 白教員 中央民族大學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
- 趙教員 中國人民大學 工商管理類
- 周教員 中央民族大學 應用統計
- 高教員 上海理工大學 英語
- 劉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