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早戀又厭學,家長該怎么做?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5-10-21】
初中階段的孩子,身體在長,心也在長。他們開始對異性產生好奇,對學習失去熱情,這并不是突然發生的叛逆,而是一場悄悄來臨的成長陣痛。
很多家長一發現孩子早戀,第一反應是:怎么這么不懂事?成績都快掉到谷底了,還有心思談對象?于是沒收手機、斷絕往來、嚴厲訓斥,甚至翻日記、查聊天記錄。可結果呢?孩子更沉默了,成績更差了,親子關系也裂開了。
其實,早戀不是問題的根源,厭學也不是孩子懶。它們更像是孩子內心發出的信號——“我需要被理解,而不是被控制。”
一、別把“早戀”當洪水猛獸
青春期的孩子,對喜歡的人會產生強烈的情感波動,這是生理和心理發展的自然過程。不是他們“學壞了”,而是他們第一次感受到心跳加速、思念一個人的滋味。這種感覺,比任何課本里的公式都真實。
與其禁止,不如引導。你可以和孩子聊一聊《簡·愛》里平等而自尊的愛情,聊一聊《傲慢與偏見》中兩個人如何在誤解中成長。也可以分享你年輕時的一段感情經歷——不是炫耀,而是坦誠:那時我為什么喜歡他?后來為什么分開?我從中學到了什么?
孩子不需要你告訴他“不能早戀”,他需要知道:愛是什么,責任是什么,邊界在哪里。
二、別只問成績,先問“今天開心嗎?”
大多數家長和孩子對話,只有三個固定句式:“作業寫完了嗎?”“這次考了多少分?”“下次能進前五嗎?”
孩子聽了耳朵起繭,心里卻越來越遠。
試著換一種方式:放學路上,別急著問成績,問一句:“今天班里有什么有趣的事?”“你和誰一起吃午飯?”“最近有沒有哪節課讓你特別想聽?”
有時候,孩子愿意開口,不是因為你問了學習,而是因為你問了生活。
一個孩子如果在家里連“今天食堂的菜好不好吃”都懶得說,那他怎么可能愿意和你說“我喜歡上了一個人”?
三、陪伴,不是坐在旁邊刷手機
很多家長說:“我天天陪他啊,我晚上等他寫完作業才睡。”
但陪,不是物理上的在場,而是心理上的在場。
真正的陪伴,是你放下手機,聽他講一首歌的歌詞為什么打動他;是你陪他散步,不打斷他的情緒,只是點頭說:“嗯,我懂。”;是你在他考砸后,不說“你怎么這么粗心”,而是說:“我知道你努力了,我們看看哪里可以調整。”
孩子不是因為被管得嚴才變好,而是因為被看見、被理解,才愿意改變。
四、把“早戀”變成“成長的燃料”
有個媽媽發現兒子和同桌走得很近,成績下滑。她沒有罵,也沒有拆散,而是說:“你們倆是不是經常一起討論題目?他數學好,你語文強,你們是不是互相幫了不少忙?”
男孩愣了一下,點點頭。
媽媽接著說:“那你們能不能一起定個目標?比如,下次月考,他數學提高5分,你語文提高8分,咱們一起慶祝?”
三個月后,男孩的語文從72分升到89分,同桌的數學從81分升到92分。他們依然一起學習,但不再只是偷偷傳紙條,而是認真討論函數和文言文。
愛,不是消耗精力的負擔,它可以是彼此激勵的力量。關鍵在于,家長有沒有能力把“情感沖動”轉化為“共同成長”。
五、別等孩子出問題才去溝通
很多家庭的問題,不是從早戀開始的,而是從“從不聊天”開始的。
孩子厭學,是因為長期得不到認可。他可能在班里被老師批評,在家里被父母比較,在朋友中被嘲笑“成績差”。他不是不愛學習,是覺得學習沒有意義。
這時候,家長要做的,不是逼他背單詞,而是幫他找回“我能行”的感覺。
哪怕他今天主動收拾了房間,也可以說:“你今天把書桌整理得真干凈,看著舒服多了。”
哪怕他昨天多寫了十分鐘作業,也可以說:“我注意到你今天沒玩手機,專注了一段時間,這很難得。”
這些微小的認可,像一粒粒種子,慢慢長成孩子內心的自信。
六、家,應該是孩子最安全的地方
孩子為什么愿意早戀?有時候,是因為家里太冷。父母每天只談分數,不談心情;只講道理,不聽委屈;只提要求,不給擁抱。
一個孩子如果在家感受不到接納,他就會在別處尋找溫度。
所以,別等孩子出事才著急。現在就開始:
- 晚上一起吃頓飯,不聊學習;
- 周末帶他去公園,不帶補習資料;
- 他哭的時候,先給他一個擁抱,再問“怎么了”;
- 他沉默的時候,不追問,只是說:“我在,你隨時可以說。”
家庭不是法庭,不是考場,不是訓話廳。它是孩子累了可以靠一靠的港灣。
七、和學校合作,不是互相指責
發現孩子早戀,別急著去學校“告狀”,也別怕丟面子。老師不是敵人,而是幫手。
主動聯系班主任,不是為了“揭發”,而是說:“老師,我發現孩子最近情緒不太穩,成績也有波動,我想和您一起看看,怎么幫他。”
老師知道班里誰和誰走得近,知道孩子最近上課狀態,知道他是不是因為被同學嘲笑才封閉自己。
家校合作,不是互相推責,而是共同守護。
一句話
孩子不會因為被禁止而變好,只會因為被理解而愿意改變。
早戀不是罪,厭學不是懶。
他們是正在學習如何愛,如何面對挫折,如何在混亂中找到方向。
你不需要成為教育專家,你只需要做一個不慌張、不指責、不逃避的家長。
你的一句“我懂”,勝過十句“你應該”。
你的一次安靜陪伴,勝過一百次嚴厲訓斥。
孩子的成長,不是一場必須贏的比賽,而是一段需要有人陪到底的路。
你就在那里,就夠了。
 搜索教員
搜索教員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大家都在看
- 叢教員 北京印刷學院 視覺藝術與出版設計
- 肖教員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電子信息工程
- 白教員 中央民族大學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
- 趙教員 中國人民大學 工商管理類
- 周教員 中央民族大學 應用統計
- 高教員 上海理工大學 英語
- 劉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
- 楊教員 中央財經大學 法學
- 張教員 大連工業大學 機械電子工程
- 馮教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自動化

 請家教熱線:400-6789-353 010-64450797 010-64436939
請家教熱線:400-6789-353 010-64450797 010-64436939   
	   微信版
微信版 -北京家教  京ICP備10209629號-19
-北京家教  京ICP備10209629號-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