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語文十個好方法(人教版)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09-09-21】
一、條件分析法。
二、因果分析法。
語文教學的課文分析中常常會出現“為什么”的提問。這實質上是在探究現象產生的原因。回答這類問題,常常是要進行由結果到原因的逆向思維。涉及到原因分析,就是指導學生學會從客觀到主觀的分析方法。對客觀原因的分析涉及到作品人物自身的身份地位及思想性格。如對《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中“馬玉祥為什么要求從炮兵連調到步兵連去”這一問題,就要進行主、客觀兩方面的原因分析。從客觀分析上看,是由于他目睹了朝鮮老媽媽因房子、窩棚連續被敵機毀壞后而痛哭的場景,激起了他對敵人深深的恨;主觀分析上看,是年輕戰士急切地想直接去打擊敵人,為朝鮮人民報仇,從而展示了戰士強烈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的精神境界。
三、聯想分析法。
四、鼓勵分析法。
五、電教輔助法。
高爾基說:“藝術作品不是敘述,而是用形象、用圖畫來描寫現實。”新課程注重各學科的互相滲透,主張充分運用各種現代科技手段。教師應該在這些方面下苦功,不斷豐富自己的各科知識,學會使用和制作多媒體課件,充分利用電教化設備,使語文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多彩。如教學《海燕》,用傳統方式教學,教師往往要花一定時間進行“自我示范”或者以錄音替代的準備,上課過程中,又要就有關停頓、重音、詞語、速度、節奏等諸多問題向學生一一口頭提出。而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就不一樣。我們可以把詩文在畫面上做上標記,并在各種符號旁加注說明,配以茫茫大海或海燕展翅飛翔、高歌的畫面及錄音,再加上繪聲繪色的配樂朗誦,這樣學生不僅會從中學到停頓、輕重、速度、詞調等的朗讀技巧,從而也陶冶了他們的情操。通過計算機多媒體的運用,使教材變得有聲有色,有動、有靜,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得到發揮,思維和想象力得到發展,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六、無疑設疑法。
一篇課文,一個語段,有時看上去內容很明確,似乎沒有值得疑問的地方,但仔細推敲,往往有其深刻的內涵或深藏著作家的情感。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這些問題。例如,《范進中舉》中范進在中舉前后對胡屠戶的不同稱呼。中舉前稱“岳父”,中舉后稱“老爹”。這一細節有很多學生都是疏忽的。教師可以讓學生探究范進為什么會改變對胡屠戶的稱呼,從中可以看出范進是怎樣一個人。通過思考,學生明白范進在神志清的時候并不是一個單純的讀書人,從這種稱呼變化中可以看出范進是一個城府比較深,感情不容易外露的人。這種人尚且在見到報貼后發瘋,可見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之深。再如《〈陳毅市長〉選場》中,“閑談不超過三分鐘”出現過多次,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作者多次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學生思考后發現作者主要用這句話推動故事情節,為刻畫愛國知識分子齊仰之的形象服務。通過多次訓練,讓學生學會在無疑處發現問題。
七、有疑設疑法。
具有發散性思維是學生具備創新能力的重要保證,教師通過對文章中有疑處設疑能夠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例如《曹劌論戰》中對莊公形象的分析,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魯莊公作為一個國君有哪些不足?又有哪些是值得肯定的?對于第一問學生的答案基本一致。作戰前他把作戰取勝的條件寄托在近臣和神靈上,說明他政治上的無能;在長勺之戰中,“將鼓”、“將馳”又說明他軍事上的無知。戰后還不明白取勝的原因,更說明他“鄙”。對于第二問,學生爭論不休,通過討論、探究,基本形成一致的意見,即作戰前能接見曹劌,作戰時能聽從曹劌的意見,說明他是一個比較開明的國君。對于“公問其故”,有的同學說他是一個目光短淺的人,理由是取勝了還不知道取勝的原因。有的說他是一個不恥下問的國君,理由是作為一個國君,不懂的地方敢于向曹劌請教。可謂智者見智,仁者見仁。教師最后都肯定了他們的看法。教師歸納說,在作品中有許多類似的,值得討論的地方,同學們要擦亮自己的眼睛,要從多角度,全方位思考問題。通過多次訓練,能夠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促使學生發散思維的發展,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
八、歌訣記憶法。
九、樹立自信法。
筆者認為,要想提高語文成績,學生學習語文除了有興趣外。
首先,必須樹立自信心。愛默生曾經說過:“自信是成功第一秘決”;“有志者事竟成”;我一直把這話作為引導學生的行動指南。大家都知道,絕大部分學生語文基礎差、底子薄,以致造成對語文科沒有多大興趣,語文成績差。怎樣才能改變這個局面呢?應該有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在課堂上,盡量出些較容易的問題讓學生回答,樹立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有“語文也不是很難”的感慨。我一直以來都在課堂上進行這樣的試驗,每道題都讓學生回答或在黑板上板書,如果其他學生有什么不同意見,隨時可以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無論是對或錯都無所謂,直到沒人回答為止,然后再給予點評。對的表揚,錯的幫助其分析原因,找出根源,通過這樣,學生積極性高了,自信心有了,課堂氣氛也活躍了,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增強了,成績自然也提高了。
其次,指導學生自己出測驗題(指基礎知識方面)、抽簽考試、學生互相評卷,定出合格分數,否則補考,我覺得這種方法對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亦有好處。“熟能生巧”這個道理在此能充分體現。學生通過出題、評卷這兩個步驟,使學生對學習語文有了導向,有了目標,無形中產生了看書——做作業——復習的過程。有學生跟我說:“老師,出考試題是一種享受”。這樣,學生感覺主動,興趣濃,同時也促使了平時于懶動手、懶于動腦筋的學生學習。
另外,抽簽考試,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增強了主動性,提高了興趣,你如果能看到學生抽簽時那種期待的神態,神秘的表情,可能你也會不自覺地笑起來,大家都希望能抽到同等水平學生的試題,因為差生出的試題可能淺些,成績較好的學生出的試題深些,如果是差生抽到成績好的學生出的試題,那就慘了,原因是成績好的學生自己認為容易的他不會出,專門挑些自己掌握不夠的知識點出題,因此,害苦了成績差的同學。如果要補考,那也沒什么,只是重復復習一遍罷了,其實也是鞏固語文科知識的好方法,甚至連合格的同學也會陪著補考。通過一學期的訓練,我班有一位入學時語文才考了36分的學生,期末考試成績提高到56分,進步較快。同級同學問他有什么竅門,他說:“都是自己出題考試助了我。”
十、寫作復習法。
作文最重要的就是平常多看書,看書的時候,不要只注意它寫的事,不要就事論事,要注意它描寫的方式和思路。現在作文很注重學生的靈活運用,所以寫作文的時候要把要寫的鋪陳開來,要敢于寫自己想寫的東西,不要再寫那種看起來就是范文之類的東西,要讓人覺得這篇文章只有你自己才能寫出來。寫作在體現自己的特點時,要注意不能寫消極的東西,要寫積極向上的東西。有時,老師會因為寫的東西過于消極而不給分,即使你寫的東西是正確的。作文寫得好不好,直接影響到語文成績的高與低,而它又不是靠一日之功就能提高的。同學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各式各樣的人物,接觸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在復習中可進行梳理,把有價值的材料制成“半成品”,供你臨用時依照題目的要求選用;還可選擇各種文體中有代表性的文章來讀一讀,仔細分析它們的擬題、立意、選材、謀篇等優點,以便掌握一些寫作技巧,提高臨場作文的能力。
總而言之,學習必須善于總結;學習必須持之以恒。俗話說:“水滴石穿”、“一口吃不成胖子”。最后用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的“讀書十訣”送給中學生朋友們,如按其實行之,定會讓同學們受益非淺。
⑴ 序,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⑵ 勤,業精于勤,荒廢于嬉;
⑶ 恒,持之以恒,鍥而不舍;
⑷ 博,從精出發,博覽群書;
⑸ 問,不恥下問;(疑在悟前)
⑹ 記,多動筆墨,多記筆記;
⑺ 習,溫故知新;(聯系自然)
⑻ 專,專心致志,專一博廣;
⑼ 思,多加思考,學以致用;
⑽ 創,觸類旁通,敢于創新。
延伸閱讀
   			
            搜索教員
搜索教員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楊教員 長春師范大學 數學專業
- 張教員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網絡與新媒體
- 叢教員 北京印刷學院 視覺藝術與出版設計
- 肖教員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電子信息工程
- 白教員 中央民族大學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
- 趙教員 中國人民大學 工商管理類
- 周教員 中央民族大學 應用統計
- 高教員 上海理工大學 英語
- 劉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
- 楊教員 中央財經大學 法學

 請家教熱線:400-6789-353 010-64450797 010-64436939
請家教熱線:400-6789-353 010-64450797 010-64436939   
	   微信版
微信版
 -北京家教  京ICP備10209629號-19
-北京家教  京ICP備10209629號-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