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社會的家庭教育風格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08-05-26】
競爭充滿著美國整個社會乃至每一個家庭,人人憑本事吃飯,沒有人身依附。“靠自己的雙手掙錢”成為孩子們的自覺行為。為了讓孩子長大后能夠適應激烈競爭的社會并成為強者,幾乎每一位家長都不溺愛兒女,從小就培養他們獨立生存的能力。美國人在教育、培養孩子的優良品質和個性方面,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做法和經驗。
1、讓嬰幼兒從小單獨夜宿,無父母陪護。
2、一些年輕父母把幾個月的嬰兒赤身裸體扔進水中,讓其學會游泳。
3、孩子跌跤,父母不管,讓他自己爬起來。
4、父母要幾歲的孩子做家務勞動,如洗碗、掃地、洗衣服等。
5、自己的事情自己決定,自己的事情自己辦理。
6、讓孩子在看到本國國旗時,注目兩分鐘。在聽到國歌奏響時,把右手放在心口,心中默唱國歌。
7、即使家庭經濟狀況很好,也鼓勵孩子用自己的雙手勞動掙錢,讓孩子自己支付保險費用或部分學習費用及其他費用。
8、絕大多數18歲以上的孩子都靠自己掙錢讀書。有的人把錢賺夠了才進學校讀書,也有人一邊打工,一邊讀書破萬卷,或讀讀停停,用十幾年時間拿個博士學位。
9、孩子們認為,長這么大還伸手向父母要錢很不光彩,會被人家瞧不起。所以,必須找工作,做到經濟上獨立。
10、大人鼓勵孩子做登山、攀巖等危險性運動,孩子們也樂于參與這些冒險活動。
11、在用錢上,那些出身于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對自己“吝嗇”,與人交往也不“大方”。無論一起進公園或歌舞廳買票,還是入餐館買飯,一切費用都是“AA”制。一句話,孩子不擺闊,不趕時髦。
12、父母一般不給孩子財產繼承權。企業界人士普遍認為,讓孩子坐享其成是人生最糟糕的事,這會使孩子沒有機會去經歷他們自己的成功和失敗——真正的幸福來自于自己的努力。
13、資本家如果覺得自己的子女不爭氣、不成才,他們寧肯花錢去雇用一個有才干的經理經營他們的事業。資本家死后,子女“吃”遺產有規定期限,要付出很高的遺產稅,并繼承不到權利和地位。
因此,在美國絕不會出現我國教育中存在的“5+2=0”現象,即孩子在學校接受5天教育,雙休日回到家和社會便讓學校里5天的教育成果前功盡棄。
延伸閱讀
搜索教員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高教員 上海理工大學 英語
- 劉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
- 楊教員 中央財經大學 法學
- 康教員 北京科技大學 機械
- 梁教員 首都醫科大學 藥學
- 劉教員 北京大學 集成電路工程
- 張教員 大連工業大學 機械電子工程
- 馮教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自動化
- 王教員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公安管理學
- 朱教員 中央財經大學 法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