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3歲叛逆期怎么管教最合適(三歲叛逆期的孩子怎么去引導)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4-08-09】
孩子3歲叛逆期如何引導
通過使用實物或動畫形象引導
兩三歲的孩子還沒有獨立的判斷能力,無法直接理解父母口中的是非、要求和禁止等指令。然而,他們對于一些實物或者動畫角色卻有著特別的情感。利用這些物象作為“外力”,可以對他們的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例如,孩子可能喜歡黑貓警長、白鶴阿姨和啄木鳥醫生,而討厭毛毛蟲、蒼蠅和蚊子,害怕大灰狼、狗熊和刺猬。根據孩子的情感傾向,有意識地使用這些物象與他們交流,可以進一步加強他們對這些物象的情感和行為。例如,如果孩子不愿意蓋被子睡覺,父母可以說:“天黑了,小朋友要睡覺了。蚊子就會嗡嗡地叫著說‘唉,我的肚子好餓呀,到小朋友的身上去找點吃的吧!焙⒆勇犃撕螅鶗怨缘厣w好被子。

借助小孩心目中的“權威人物”
兩三歲的孩子通常會相信身邊親密關系的人的態度和行為,他們會以對方的話為準,并對其行為產生積極的引導作用。這些人可以稱作孩子心目中的“權威人物”。然而,孩子在現場時可能并不聽從他們的話,而在他們不在場時,第三者往往被視為權威。例如,當孩子在家時,幼兒園的老師可能被視為權威。
通過以孩子為主角的故事引導
年齡大約3歲的冬冬非常依戀媽媽,當媽媽不在身邊時,他會哭鬧不止,無論幼兒園的阿姨還是家里的保姆怎么哄都不行。有一天,媽媽嘗試編了一個故事給冬冬聽,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效果。 這個故事是這樣的:“從前有個小朋友,媽媽給他取了一個漂亮的名字,叫冬冬。但是,這個小朋友自己卻給自己取了一個名字,叫做跟——屁——蟲,小名叫蟲蟲。因為他總是像一條小蟲子跟在媽媽的屁股后面。他去了幼兒園,班上的同學問他:‘你是蟲蟲同學吧!耄喊嗌掀渌∨笥训拿侄己芎寐,蟲蟲這個名字多難聽啊。以后,媽媽不在的時候,我再也不哭了。”之后,冬冬又變成了媽媽心中的乖孩子。 孩子對故事有著天性的喜愛,他們會將故事中的情節當做真實的生活,并對故事內容深信不疑。特別是當他們作為故事的主角時,他們會特別關注自己在故事中的表現。如果大家對主角滿意,孩子會感到高興和喜歡,并在現實生活中表現出主角的行為傾向。相反,如果大家對主角的表現不滿意,他們會感到反感和害怕,并在現實生活中避免主角的行為傾向。這種說話方式在運用時非常靈活和有效。 以上方法對于三歲以下的孩子非常有效,你們不妨嘗試一試。
搜索教員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叢教員 北京印刷學院 視覺藝術與出版設計
- 肖教員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電子信息工程
- 白教員 中央民族大學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
- 趙教員 中國人民大學 工商管理類
- 周教員 中央民族大學 應用統計
- 高教員 上海理工大學 英語
- 劉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
- 楊教員 中央財經大學 法學
- 張教員 大連工業大學 機械電子工程
- 馮教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自動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