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四歲孩子厭學,家長能做的七件事
【來源:易教網 更新時間:2025-10-21】
別急著罵,也別馬上請家教。先弄清楚:他為什么不想去?
第一,別猜原因,問清楚。
別問“你為什么不愛學習”,這句問法只會換來閉嘴。換一種方式:“最近哪一科讓你最累?”“學校里有沒有哪件事讓你覺得特別煩?”“你希望每天放學后怎么安排時間?”
孩子說“數學聽不懂”,可能是老師講太快,也可能是上學期沒跟上。孩子說“同學總笑我”,可能是被孤立,也可能是被起外號。真相藏在細節里,不是一句“不想學”能概括的。
第二,把大目標拆成小任務。
“這周數學考及格”太遠,“今天做完三道基礎題”才可觸。每天只完成一個微小目標,比逼他背二十個單詞有效得多。
數學不會解方程?從“解一個帶括號的一元一次方程”開始。英語記不住單詞?每天只記三個,睡前用卡片復習一遍。完成就畫個。連續五天,孩子會發現:原來我不是做不到。
第三,從他喜歡的事,搭一座橋到學習上。
他愛打游戲?聊聊游戲里怎么算傷害值、資源分配、路線規劃——這些背后是數學和邏輯。
他愛追劇?一起分析劇情結構、人物動機、臺詞背后的語義——這就是語文閱讀理解。
他愛刷短視頻?問他:“這段視頻為什么能火?前3秒怎么抓住人?”——這是傳播學和心理學的入門。
別硬塞知識,讓他自己發現:原來我喜歡的東西,也能變成學的東西。
第四,別讓家里變成戰場。
父母吵架、冷戰、互相指責,孩子都看在眼里。他可能不說,但心里會想:“家都不穩,學那么多干嘛?”
父母教育方式不一致,一個要嚴,一個要寵,孩子就學會鉆空子。
穩定的家庭氛圍,不是每天說“我愛你”,而是:飯點準時、規則清晰、情緒不爆炸。
第五,讓他動起來,別總坐著。
每天學習45分鐘,就出去跑一圈、打半小時球、騎車轉兩圈。運動不是休息,是大腦重啟。
研究顯示,適度運動能提升前額葉皮層活躍度,直接影響專注力和記憶效率。
別用“學完再玩”當條件,用“學完一起玩”當習慣。陪他打球、散步、做頓飯,比講十句道理都管用。
第六,別只夸結果,要看見過程。
“你這次考了90分,真棒!”——這句話孩子聽多了,麻木。
換成:“我注意到你這周每天自己整理錯題,錯的題你重新做了兩遍,這很不容易。”
孩子需要的不是表揚,是被看見。他努力的過程,你看見了,他才有繼續的動力。
第七,允許他有情緒,別急著糾正。
他說“我不想學了”,別立刻接“你怎么能這樣想?”
可以說:“你這么說,是不是最近特別累?”
情緒不是問題,壓抑情緒才是。
當他覺得你不是來批評他的,而是來聽他的,門才會慢慢打開。
厭學不是病,是系統出了問題。
孩子不是不愛學習,是學習的方式讓他窒息了。
我們總想讓他“愛上學習”,但很少問:他需要什么樣的學習?
有人靠刷題進步,有人靠動手理解,有人靠討論激活思維。
不是所有孩子都適合坐在桌前寫到深夜。
如果孩子說“老師講得太快”,那就幫他找視頻回放,暫停、重看、記筆記。
如果他說“作業太多寫不完”,那就和老師溝通,先完成核心部分,其余慢慢補。
教育不是填滿一個桶,而是點燃一根火把。
你不需要成為教育專家,只需要做一個不急著滅火的人。
孩子不是不努力,是努力了也沒人看見。
你不是在管他學習,你是在陪他重建信心。
每天做一件小事:
- 今天不催他寫作業,先問一句“今天哪部分最難?”
- 今天不看分數,看他有沒有主動翻書。
- 今天不講大道理,陪他吃一頓安靜的晚飯。
改變,從不靠吼叫,靠的是:你還在,他敢說。
孩子十三四歲,不是要你替他走完這條路,
是你能站在旁邊,等他找到自己的步調。
 搜索教員
搜索教員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 叢教員 北京印刷學院 視覺藝術與出版設計
- 肖教員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電子信息工程
- 白教員 中央民族大學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
- 趙教員 中國人民大學 工商管理類
- 周教員 中央民族大學 應用統計
- 高教員 上海理工大學 英語
- 劉教員 首都師范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
- 楊教員 中央財經大學 法學
- 張教員 大連工業大學 機械電子工程
- 馮教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自動化

 請家教熱線:400-6789-353 010-64450797 010-64436939
請家教熱線:400-6789-353 010-64450797 010-64436939   
	   微信版
微信版
 -北京家教  京ICP備10209629號-19
-北京家教  京ICP備10209629號-19